何謂Pife?

Photo is Life,Pife ,拍照就是一種幸福。

我們的BLOG分成了六區,教學 生活 實驗 活動 日誌。也歡迎大家直接點選各區參觀嚕!

艋舺大拜拜


一年一度~~艋舺大拜拜
每年農曆10月22日是艋舺的大拜拜~~陣仗盛大~~有來自各地的陣頭齊來祝賀青山宮零安尊王聖誕

青山王又稱靈安尊王,是泉州人,不僅有山神,行政神的神格有具有司法神的職能,相當於泉州三邑的城隍爺所以青山王配有判官,陰陽司,范謝將軍



此神源由,有兩種說法。
其一是:青山王原名張滾,是三國時代東吳將領,人稱「張將軍」。212年,張滾奉派駐守泉州惠安地區,頗有治績,因受人民懷念,奉之為神明,稱「青山王」。明代何喬遠的《閩書》惠安縣觀應篇,主此說,認為「青山王」是孫吳的將軍「張滾」。
其二:五代十國中「閩國」的將領張悃,人稱「張將軍」,奉命鎮守惠安一帶,軍紀嚴明、愛民如子,逝世之後屢屢顯靈,因在青山附近建廟祭祀,故尊稱其為「青山王」。明世宗嘉靖時編纂之《惠安縣志》主此說:「青山在縣南,閩時將軍張悃,嘗立寨於此以御海寇。既歿,鄉人廟而祀之,至今不廢。」

清朝乾隆嘉慶之後,以泉州三邑同安人為主的大量泉州人移民跨海沿著淡水河靠岸定居台北艋舺,並與當地平埔族通婚後人口大增,艋舺因而大為興盛,於是產生了「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說法,艋舺成為全台灣第三大都市。
之後,在艋舺地區1853年分類械鬥也就是頂下郊拼落敗的泉州同安人,不得不整族舉家遷徙至大稻埕經商,艋舺地區住民從此就以泉州三邑人為主。
而青山宮祭祀的青山王,其實就是泉州三邑人的道教信仰主神,也就是泉州三邑人城市的守護神,一如大稻埕同安人的霞海城隍一樣。故該廟除祭祀青山王之外,還有自縣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的、陰陽司、監察司、速報司、長壽司、獎善司、罰惡司、福德司、增祿司及枷鎖將軍八將。該八將相傳是為北臺灣八家將信仰的起源,與南臺灣的五福王爺系統家將分庭抗禮。

1854年,臺北艋舺地區發生瘟疫,惠安漁民特地由故鄉泉州青山宮分靈至艋舺,,並於艋舺舊街鬧區處建廟奉祀(即今西園路),想藉此以弭平瘟疫。後因信徒甚眾,1856年再於艋舺郊區的蕃薯市街(今廟址現址)興築新廟。1859年,艋舺青山宮落成。
(以上資料截取自維基百科)











基本上從農曆10月22日開始前就會先有暗訪的儀式,之後才正式的祭典儀式
整個儀式繞境遍佈整個艋舺地區,龍山寺,祖師廟,西門町媽祖廟等等
還有來自艋舺各地大小不一的廟宇會在沿途兩旁搭建臨時供奉神明的檯子齊來祝賀
場面很盛大,整個儀式從早到晚一整天,很適合來經歷一次這難得的地方民俗活動

觀察

人們常常會因為一些事情 忽略了 或是發現了 身邊的種種趣事

唯獨仔細的觀察 才能讓自己不再錯過

前陣子 因某些原因 下到彰化工作

雖然 只是一天來回的工作天

但 也讓自己發現一些不同的 地方景象

來到 有名的彰化天后宮旁

不像眾人一樣 馬上進入朝拜

而是觀察著附近 有什麼不同

因為一但錯過 就未必再有機會看到

有時透過影像的紀錄 和文字的敘述

才會讓人們和自己知道  看見什麼 表達的又是什麼
             
就像這群石獅子  個個有自己的表情與動作
猶如再說著 石獅大不同
 
接著看見廟前廣場的這兩台三輪車

 其中一位還帶著墨鏡 真想叫他一聲酷哥

彷彿在 互相較勁

接著廟門口也上演著一對  祖孫情
 
 
進入廟內馬上發現了 兩大護法
 
 
看見裡面是如此的 香火鼎盛
 

    前進一看更發現了 祥龍噴火


也許有時像這樣 帶上點文字

可以讓照片不再只是照片 而是一張有故事的照片

海洋世界

美麗的海洋世界
安靜又沒有陽光照射的深海中
人工光線
使牠們增添了一分色彩


揭開了他們深藏在
深海的神秘面紗


如此鮮豔的色彩
有種讓人目不轉睛的魔力


巧妙的保護色
生存演化的過程
我相信海洋還有許許多多
未知的生物等著我們
期待未來的海洋探險家

花蓮慶修院

話說去了那麼多次的花蓮,每次都想來去多點不同的地方晃晃,這次來到了花蓮的慶修院,還不錯的地方,保留地滿完整的,

下面是擷取自官網的簡介

花蓮的吉安鄉在日據時代是大批日本人移民的主要據點。吉安鄉早期是阿美族聚居之地,原本名為『七腳川』,在阿美族語裡就是『柴薪很多的地方』,這片美麗的土地在日本人強佔之前,一直是阿美族人安居樂業之地。由於吉安靠近兇猛的太魯閣族人領地,當地的阿美人為了求生存,也因此比其他地區的阿美族人都更強悍。後來日本人和阿美族人最終還是發生了大規模的抗爭,最後,不敵日本現代化的軍力,有200多名阿美族人被迫遷徙移往鯉魚潭或台東。

被強制遷村後,阿美族人所留下的土地被全數被沒,而留下的土地就成為移民村的基地。當時只要日本移民前來,就發給一棟房子、一片大田地,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由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前來的日人,並依著其故鄉內的吉野川而將此地更名為吉野,因新移民的加入,設立並奠定了現代花蓮的開發。『吉野』的地名直到民國37年才由國民政府將之更名為『吉安』。 

西元1917年,日人為了安定遠渡重洋開墾思念故鄉的日本民心,為了提供一個讓日人移民安定的力量,也為了傳教,一位名為川端滿二的長者,於是決定在此籌建屬日本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即現今的『慶修院』。慶修院在當時除了是日人的精神信仰中心外,並具備了醫療所、課堂室及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多種功能。

日據時代,『吉野』分為宮前、清水及草分等3座日人移民村,即為現今的慶豐、福興和永興等3村,因此吉安鄉的人文風貌,堪稱為台灣深具代表性的日人移民村。而慶修院(吉野布教所) 在經歷日本移民時代的風光,也經歷半個世紀的沉默與殘破,近幾年,在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地方文史工作者、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協會等各方的努力下,經過古蹟的整修與人文精神的重建之後,為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真言宗寺院,不但是東部地區保持最完整的日據時期神社古蹟外,也是台灣國家古蹟,更是日本人來台旅遊尋根拜訪的觀光景點之一。

 花蓮縣吉安鄉『慶修院』,創建於西元1917年,前身是日本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是當時移民花蓮的日人最主要信仰中心,具有日語講習班、醫療所、喪葬法事服務等功能。1945年改名為「慶修院」,直至於民國86年4月1日由內政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

慶修院以日本主要信奉的不動明王為主神,並循日本四國著名的空海大師遺規,行遍日本四國88所寺廟,請回88尊石佛,並刻出一座據傳可以治病的『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這些佛像與遺址,至今都還能看得到。



不動明王像




從日本四國88所寺廟請回來的88尊石佛










                  
據說每一尊都可以有不同的祈願


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
據說如果由法師帶領着,雙手合十繞著石碑順時針方向走然後念著“南無大師照遍金剛”的佛號可以將疾病治癒~~有這樣的說法



                  

空海大師 
弘法大師本名「佐伯真魚」(公元 774-835 年),22 歲
時在東大寺受具足戒,法名空海。31 歲時以學問僧的
身分前往長安學習佛法,接受惠果和尚傳法阿闍棃位
灌頂,承續密宗法脈,成為日本真言宗開祖。 
空海大師回國後,首先在四國弘傳佛學,創設八十
八座佛寺。峨嵯天皇敕賜高野山,建立密宗道場。並
由醍醐天皇謚號「弘法大師」。 
空海一生佛學著作豐富,長于書法,發揚藝術文化,
對社會教化之功既深且廣,日本人稱為奇僧。
空海大師是一位中國及日本都十分尊崇的學問僧,
他以中國草書為基礎,為日本研創「平假名」。西元 806
年,返日開創真言宗(東密),並攜回珍貴的佛經、法
器、佛具,空海大師回日之後,首先在四國弘傳佛學,
創設八十八座佛寺。因此虔誠的真言宗信徒,一生總
會舉行一次朝聖之旅,參拜四國的八十八寺。 

地藏王菩薩


觀世音菩薩


裡面由於周圍環境跟地理位置的關係,所以很安靜,非常舒服,花個半天也可以在這邊放鬆心情舒服的呆着


不老騎士

有夢就去追

當然 有夢想就要把握機會去追尋

這陣子 國片出了一部感人熱血的紀錄片

片名就叫 不老騎士

是紀錄一群 年過半百的阿公阿婆
 
環島的心路歷程 說著他們


如何從默默無名 到人人讚嘆的精神

今天要我講的 不是這部電影多好看

而是 告訴人們

如果今天 你我都是個

有夢想 有體力的 年輕人

不彷 放下你手邊的3c產品

起身想想 走走看看

 
 
是不是 忘了什麼 什麼沒做

如果有夢還沒追完 身體還行

你我也可以是真的不老騎士  

  

 

寶藏巖


一個洋溢著藝術氣息的地方
走倒哪都有驚豔角落!!

高聳的床沿
很不切實際
又很真實


給自己一個空閒的假日
好好放鬆自己!!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